长江商报消息 本报记者 柳莺
“ofo目前的状况堪比电影《至暗时刻》中丘吉尔和二战时英国的处境。”前不久的一次内部会议上,ofo联合创始人兼CEO戴威如此表示。
资金链紧张、拒绝了滴滴的收购、被爆降薪裁员,成为ofo发展道路上的种种问题。
实际上,处于“至暗时刻”的ofo却在寻求坚持独立发展,并且开始发展车身广告业务 “自救”。
ofo表示,车身广告属于公司正常的为实现盈利开展的业务探索,此项业务进展顺利。不过,开展车身广告也并不是那么的容易,部分城市明令禁止车辆设置商业广告。长江商报记者在与一名ofo销售人员交谈时,该销售人员也向记者表示,“部分地区例如北京和上海,因为政府管控比较严,所以不太好投放车身广告。”
与此同时,ofo开始利用大数据、区块链来谋求盈利。然而一位ofo内部员工对长江商报记者说:“其实我也没明白,ofo做区块链,具体是要做什么,怎么做,达到什么目的。”
寻求独立发展 被爆降薪裁员
近日,有报道称,滴滴正在推进收购ofo的谈判,“如果一切如滴滴所愿,收购消息将在6月前后官宣。”对此,ofo方面曾公开回应称,该消息并不属实,“ofo将在众多投资方支持下,保持长期独立发展。”据资料显示,滴滴之前一直是ofo的投资方。2016年10月,滴滴在ofo的C轮融资中投了数千万美元。此后,在ofo的D轮、E轮融资中,均有滴滴的身影。在ofo股权架构中,戴威占股比为36.02%,滴滴占股比为25.32%。后来,滴滴与ofo的创始团队之间疑似出现裂痕。
断了滴滴这一份重要的资金来源后,ofo的发展又陷入僵局。有业内人士认为,收购对于ofo来说其实未尝不是一个好的归宿。“ofo的处境比较复杂,投资方既有滴滴这样的腾讯系,也有蚂蚁金服这样的阿里系,尽管创始团队极力坚持独立发展,但迫于市场的压力最终被收购的可能性不小。”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生活服务电商、共享经济助理分析师陈礼腾在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。
而就在声明要坚持独立的时候,ofo又传出正在进行新一轮员工薪资调整,并启动裁员计划。
长江商报记者在某社交软件上还发现,有网友爆料,5月22日的成都ofo公司楼下,出现了运维人员讨薪的情况。而根据ofo方面回应,这是“无事实依据的恶意攻击。”从未有过任何员工降薪的举措,相反2018年春季涨薪计划正在进行,且已接近尾声,将在本月底正式完成。不过近期,长江商报记者走访发现,位于武汉徐东地区几处街道边,堆积了一些维修中的小黄车。记者观察,这些车已经有长达一周时间没有维运人员来处理。
对此,ofo武汉相关负责人向长江商报的解释是,这些堆积的车辆是从附近城中村归集车辆,会尽快维护后投放到市内需求量大区域。“最近我们的维运人员都在找那些‘沉默车’。”
资金承压 削减单车采购计划
今年3月5日,据工商资料后显示,ofo将单车资产作为动产抵押给马云旗下两家公司,以解资金链紧张的燃眉之急。根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,ofo先是将位于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深圳四个城市共计约444.76万辆共享自行车抵押给蚂蚁金服旗下上海云鑫创业投资有限公司,债权数额为5亿元;随后又将浮动数量的共享自行车抵押给浙江天猫技术有限公司。两次动产抵押登记被担保债权数额合计17.66亿元。
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生活服务电商、共享经济助理分析师陈礼腾在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认为,对于共享单车而言,巨额资金可以缓解吃紧的现金流,“从目前来看,共享单车平台依旧未能走出依靠融资维持运营的状态。对于ofo来说,通过这种方式获得融资不难看出对资金的迫切需求,单车作为平台重要的资产,一般情况下不会拿来做抵押。”
除此之外,从自行车厂商方面来看,ofo也削减了单车的采购计划。5月6日,上海凤凰(600679)发布的年报显示,报告期内,公司控股子公司上海凤凰自行车有限公司(下称“凤凰自行车”)共向东峡大通(北京)管理咨询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东峡大通”)及其关联公司提供各类自行车产品186.16万辆,实现销售收入6.37亿元。
东峡大通就是ofo小黄车所属的一个公司主体,法人代表戴威。去年5月6日,凤凰自行车与东峡大通达成战略合作协议,约定东峡大通将在未来一年时间内向凤凰自行车采购不少于500万辆自行车,但最终只实现了约37%的量。
经济学家宋清辉在接受长江商报采访时认为,共享单车是一个典型的资本密集型行业,必须依靠资本而活。几大巨头争夺下的共享单车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仍就是“强强联合”,即通过合并谋求更多的利润。“面临押金挤兑风波的背景下,两方或多方的合并不仅有助于在生命周期方面得到提升,还能够谋取更大的利润空间。只要有利润可图,资本就会不惜一切代价,合并只是一种常见的方式。”
区块链项目尚未透露详情
此前,ofo相关负责人曾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,ofo将利用大数据、区块链来谋求盈利。而近日ofo在区块链方面也确实有所行动,但盈利模式却一直不清晰。
5月17日,ofo宣布成立区块链研究院,将在全球范围内应用区块链技术赋能大数据、物联网,连接企业、政府、用户等多方主体,解决共享单车投放、调度、停放、维修等运营痛点,协助解决共享单车的城市治理难题。
从区块链技术上看,区块链拥有信息不可篡改、开放性和去中心化三个特点,确实能帮助ofo小黄车解决产业革新问题,并升级ofo的服务模式。此前快的打车创始人陈伟星也曾公开表示,ofo创始人戴威理解区块链,两人曾多次交流关于ofo区块链化的话题。陈伟星说:“ofo最大的机会是如何区块链化。”
不过,一位ofo内部员工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,具体关于区块链项目,目前还是公司机密,还没有对外公开。“其实我也没明白,ofo做区块链,具体是要做什么,怎么做,达到什么目的。”
近日,又有报道称ofo已经推出了车身商业化广告,ofo的App上也推出了广告。据悉,品牌可在车身上投放的广告部位有后轮三角板、车筐、车把三角区、车座套以及车轴,根据 ofo 的单车运营数据及品牌的投放意愿,会对要投放广告的单车数量及区域进行选定。
长江商报记者从一位ofo广告销售人员手里得到的价格表可以看到,车身广告分为品牌定制车、后轮三角板展示位、车筐展示位、车把展示位、防水车座套展示位。价格分别为2000元/辆/月、240元/辆/月、200元/辆/月、160元/辆/月、160元/辆/。
这样算下来,一个月一辆车可以靠广告营收2760元,而据之前ofo方面告知长江商报记者,一辆车的成本约为1000元,即便加上再加上少许的制作成本,怎么也是可以赚的。
多地禁止车身设置广告
然而,就在ofo的车身广告的推广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。上海市交通委员会也在官网发布《上海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管理办法》草案就像晴天霹雳,草案中明确要求不得在车辆上设置商业广告。据悉,去年9月,ofo曾积极响应《北京市鼓励规范发展共享自行车的指导意见》称,将认真落实《指导意见》中关于“车辆不得设置商业广告”的有关规定,不做车身广告。而现如今,为实现盈利却开始进行相关业务的探索。
关于发展车身广告业务,ofo方面也表示,一直以来严格执行相关政府的政策要求,从未在政府政策明令禁止区域售卖。车身广告属于公司正常的为实现盈利开展的业务探索,此项业务进展顺利。
地域条例的限制,让ofo车身广告业务也受到了限制。长江商报记者在某社交软件上也发现,ofo的多名员工在推广广告业务,发布动态为:ofo小黄车线上及车身广告,千万级日均流量,一二线城市覆盖,亿级出行数据精准投放。
在与一名ofo销售人员交谈时,该销售人员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,“部分地区例如北京和上海,因为政府管控比较严,所以不太好投放车身广告。”
产业时评人张书乐在接受长江商报采访时表示,ofo发展广告业务是它探索盈利可能的一种,但这种广告精准度不高,适用的广告类型需要偏大众消费,这个类型的竞争者较多,意义不太明显。
“此外,通过和一些品牌特别是一些影视、二次元IP的合作,可以让已经没有多少颜色和造型选择的ofo,有更多的新鲜感,吸引年轻族群的目光。但这样的合作,噱头层面大过实际,对于ofo目前的窘境来说,也只是聊胜于无。” 张书乐说。
ofo曾有5万多辆“大眼小黄车”在北京、上海等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投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