宣传国家关于民办教育的法律法规、方针政策,宣传民办教育的地位作用

乡村振兴亲实践,青春聚力正当时——齐风鲁韵实践队赴青岛大欧村开展乡村振兴实践活动

长富2024-08-081096最新资讯

习近平总书记强调:“民族要复兴,乡村必振兴。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,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。为保护和传承优秀的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,促进乡村振兴,8月1日至8月6日,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齐风鲁韵实践队走进大欧村,开展乡村振兴实践活动。

实践队合影 邵婉清 摄

寻脉非遗传承,弘扬乡村文化

“张院的簸箕,毛子埠的升,大欧的鸟笼进了京。”这是在大欧村流传甚广的歌谣,透着当年名扬京城的骄傲。据《即墨县志》记载,大欧鸟笼的制作始于明代,距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。如今的大欧鸟笼,更是被评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,被列为(第一批)山东省乡村技艺名录,成为一个文化符号。

8月1日,齐风鲁韵实践队走进了大欧村鸟笼技艺展馆。“大欧鸟笼整个生产过程有100多道工序,每道工序都马虎不得。”相关负责人李琳娜为实践队介绍道。在展馆,实践队成员认识了各式各样的鸟笼与精湛的制作技艺,还自己动手尝试了穿笼丝等工艺,感受到了鸟笼制作的魅力,也对鸟笼发展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。

实践队成员体验鸟笼制作工艺  段璎航  摄

次日,实践队来到村内鸟笼制作工作室,观摩鸟笼制作过程并对手工艺人进行采访。“一个纯手工制作的鸟笼,颜色会随着时间慢慢地变化,结构也会变得越来越结实,这就是机器制作鸟笼所达不到的。 ”当地手工艺人说,“‘虽繁不能简其工,虽小不能改其精’是我们的祖训,也是我们对待鸟笼制作的态度。”在与手工艺人的交流过程中,实践队还了解到村内会定期开展传播继承活动,也会定期举行大欧鸟笼技能比赛等,这些活动推动了鸟笼制作工艺更好地传承发展,也为村庄和鸟笼产业的发展铆足了后劲、夯实了基础。在走访过程中,实践队员进一步了解了大欧村的村风、民风、历史沿革与发展现状,为后续的实践活动打下了基础。

实践队成员与手工艺人交流 段璎航 摄

实践队成员观摩鸟笼制作过程 段璎航 摄

助力文创升级,焕发非遗新生

在对大欧村文化进行全方面调研并了解其历史背景、文化符号及相关的社会习俗和生活方式后,实践队决定探索“非遗+文创”的发展路径,通过创意性和应用性设计带动传统工艺融入现代生活。8月3日,齐风鲁韵实践队走入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双塔民俗园。在双塔民俗园中,实践队成员亲身感受了古建筑独特的建筑风格与其丰富的文化内涵,为文创设计工作提供了灵感。

经过实践队员的精心设计,大欧鸟笼文化衫、明信片、文创手提袋、双塔标志等先后出炉。为更好地开发非遗文创产品设计,实践队还开展了入户走访工作,向村民展示文创样品并收集建议。“这些设计都非常实用,在穿着文化衫、用着手提袋的同时还能宣传我们村的非遗手工艺,我特别喜欢。”“可惜是白衫,太不耐脏了,如果是黑色可以穿着干活就好了。”村民们争相对文创产品提出意见。

实践队成员向村民展示文化衫 段璎航 摄

“这些非遗文创设计很好地展示了我们大欧村非遗的独特性,同时也符合了我们现代社会的功能需求和审美需求,使用这些非遗文创产品,能够增强我们村子的凝聚力,也能更好地宣传我们的手工技艺。这个双塔图案特别好,我准备以后就将它作为我们村的标志使用。”大欧村妇联主席李琳娜对文创产品进行了高度认可。

实践队成员向李琳娜介绍文创设计 段璎航  摄

后续,实践队还将根据建议对文创产品进行进一步的改进,更好地结合非遗技艺与现代设计,在更大范围内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创新。

开展规划设计,助推乡村振兴

8月6日,一台无人机于大欧村村民休闲广场成功升空。无人机航拍对科学布局大欧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、更好地开展乡村规划设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。经过长时间的准备工作和数次飞空测量,实践队成员成功操控无人机获取大欧村的高清图像,拍摄多幅影像图,圆满完成任务。航拍照片涵盖了各处宅基地建房情况、村集体耕地面积、各户院落分布以及大欧村内的构筑物等。借助无人机航拍照片,实践队成员杜威利用专业优势,绘制出大欧村村庄总图。

实践队成员调试无人机 段璎航 摄

在航拍成果的参考下,实践队成员与村相关负责人就提升大欧村农业发展空间、合理配置农村生活空间、改善农村公共服务、助推乡村全面振兴进行了深入的交流。对于在航拍中发现的问题,实践队员也立即反馈,为乡村振兴贡献出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。

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特定历史时期生产力和文化发展水平的见证者,是乡村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载体,契合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要求。经过为期六天的社会实践,实践队成员不仅感受到大欧村深厚的文化底蕴,也见证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的传承与创新。此次社会实践也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了新的思路、为乡村振兴贡献出青年力量。(段璎航)